春風和麗,藍天白云。激昂的太陽,跳出了陰霾,翠綠的小草,頂開了泥土,芳香的花朵,綻放自己的青春。古往今來,“君子進德修業(yè)”?!斑M”讓我們懂得奉獻,讓我們努力奮斗,讓我們超越自己。而欲修業(yè),首先要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學生閔損,他生母早逝,父親再娶,又得兩子。但繼母經(jīng)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次,,閔損牽馬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含淚,要休逐后妻。閔損跪求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备葛埬富?,從此待如親子。他面對繼母的不公平待遇,沒有想著恨,而是遷就忍讓,為他人著想。告訴我們,只有和睦相處,懂得包容,才能收獲真正的親情,友情,愛情。當代最有魅力的作家周國平說過:“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計較許”。
人之初,性本善。有多少可歌可泣的偉大而平凡的人物,有多少默默無聞堅守人生準則的楷模,有多少奉獻自己一生,時時為他人著想的典范。
又有多少為了一己私利,拋卻良心,喪失人性與道德,不惜與大眾為敵的那群“人”。善與惡本是道德矛盾的統(tǒng)一體,且如影隨形同時存在,善惡只在一念
古希臘的一個富人去拜訪一位哲學家,請教他為什么自己有錢后變得越發(fā)狹隘自私了。哲學家將他帶到窗前,問他:"向外看,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說:"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學家又將他帶到一面鏡子前。問:"現(xiàn)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學家一笑說:"窗和鏡都是玻璃做的,區(qū)別只在于鏡子多了一層薄薄的銀子。但就是因為這一點銀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就是這么點銀子,“地溝油”事件,觸動了中國廣大百姓的心靈。三鹿奶粉,又滅殺了多少無辜的孩子。不能不承認,那些“人”要錢不要別人的命,他們將受到社會的批判,良心的譴責,法律的制裁?,F(xiàn)在又有人給“活熊取膽”。他們喪盡天良,對動物下毒手,還聲稱無痛,是種享受。一些被邀請的自稱動物學家的人,道貌岸然,竟在觀察熊取膽時的表情后說不痛。面對記者的提問,有人說,你怎么知道它痛。真有點無可理喻,是被金錢沖昏了頭腦。喪失了道德。周國平說:“有錢的窮人不是富人。有權(quán)的庸人不是偉人。有學識的笨人不是聰明人,有聲譽的壞人不是好人。”
道德,是潔白無瑕的蓮花,綻放著中華的傳承;道德,是光亮耀眼的明燈,點亮了人們心中的方向;道德,是樸質(zhì)莊嚴的石碑,上面刻著對與錯,黑與白,正與邪。一句歌謠說得好:
尊敬師長常問好,孝敬父母應做到;
上車乘船要讓座,幫助病殘扶幼小;
正直勇敢明是非,誠實守信人稱道;
接待來賓有禮貌,觀看影劇不喧鬧;
良好行為常做到,自律規(guī)范公德好。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同學們,作為新世紀的花朵,讓我們以進為動力,在青春的道路上,開出屬于自己的道德之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