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吐翠的三月,雷鋒精神之歌便唱響大江南北,這種精神已成為億萬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雖然時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這種美德依然像一面旗幟,昭示著奉獻與美德的永恒存在。雷鋒,他“永遠愉快的幫助別人,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是發自內心的、無條件的,沒有領導看到,更無需任何報酬,不是為了給個人臉上貼金,更不是為了撈取什么實惠,這是一種美德,一種高尚的品質,樸實且厚重。伴著時代的春潮,沐浴和煦的春風,踏著雷鋒的足跡前行。新時代孝女孟佩杰的事跡撼動人心,她在貧困中照顧癱瘓的養母,數年如一日。
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化解生活的不幸;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在她的行動中得以升華,雖然艱辛填滿了四千多個日夜,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這是一種美德,一種奉獻的精神,堅韌且執著……“雷鋒精神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實踐準則,是每一個中國人所崇尚的”。孟佩杰在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感天動地的大孝,她是中華美德的傳承者和踐行者。時代呼喚這樣的奉獻精神,這是一種傳統美德的外在體現。三月,風和日麗,春潮涌動。
四十九年前溫暖的三月天,毛澤東同志親筆題詞,發出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就此,雷鋒——一個普通戰士的光輝形象像烙印般刻在億萬中國人心中。每年三月,以“弘揚雷鋒精神,開展志愿服務”為主題的活動,在整個中華大地上轟轟烈烈的展開。各個階層、各大體系大力倡導人人學雷鋒、樹新風,繼承和發揚奉獻精神和傳統美德,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先進事跡的影響下,我們應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綜合素質,展現時代嶄新的精神風貌,養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習慣,直面挫折和不幸,把困難當做奮進的手杖,克服并戰勝困難;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關心、關愛身邊的人,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帶動身邊更多的人參與到活動中來,將愛心事業和志愿服務活動持續的進行下去。
社會需要更多像雷鋒、孟佩杰這樣的人,新時期的青少年更應該把這種奉獻精神傳承下去,用行動去溫暖身邊的人、感動身邊的人。讓我們的身邊永遠充滿愛,讓這個社會更加和諧、溫暖,讓這種傳統美德在煙花三月里,向陽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