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父不可不孝,事師不可不敬”。這是宋代的朱熹曾經說過的尊師名言,傳頌至今,而我,從前卻一直不屑一顧。有時候,我們的班主任兼語文課教師的袁老師,會讓我們做一些我不喜歡的事情,我與幾個知心朋友常常談談就過去了。但這次,真正讓我生氣的事,是因為袁老師開始不讓我們帶課外書了,連輔導教材也不讓帶,只能帶規定的《童年》,還說這是“減負”!這是什么道理?我一下課,就拉著知心朋友去聊天,對老師的不滿,覺得不公平,在一瞬間全部發泄了出來。在一起聲討“自由”、“平等”,我們就這樣“聲討”了一節下課時光。現在想想,當時真是太幼稚了!
但是,一天還未過完,我冷靜了下來,突然意識到,袁老師也是為了我們著想啊!是我自己太偏激了,袁老師不讓我們帶其他書,也是有道理的,是為了減輕我們書包的重量,讓我們在上學的路上來得更輕松呀!還有,老師們辛苦地教了我們五年,明年六年級了,老師又要為了我們而操心,辛苦程度也可以跟父母相比啊……父母給予了我們的生命,而老師給予了我們的智慧。桃熟流丹,李樹枝殘。我們經常把老師們比作“春蠶”、“蠟燭”,是啊,“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正是老師的辛勤勞作和晝夜心耕,才換得了我們今后的功成名就。在社會中,只有老師們可以比作父母,所以,我們就要用成材、成人,來回報老師們對你的師恩,見到老師時,問候的一聲就能消退老師一天的疲倦;上課時的認真聽講,亦能使老師心滿意足。尊敬老師,我們要難忘師恩!師恩如海,像海那樣廣闊,容納了千千萬萬條魚兒,就是我們,每天不斷充實著我們的心靈,在廣闊的知識海洋中游動,受著知識的熏陶。
師恩如天,像天那樣自由而不受拘束。包含了千千萬萬只鳥兒,就是我們,每天讓我們灑脫的飛著,在自由的知識學習中快樂。師恩還如蠟燭,像蠟燭那樣無私。照亮了千千萬萬的孩子,就是我們,每天幫我們照亮了學習的路,讓我們叩開了知識的大門。難忘師恩!“事父不可不孝,事師不可不敬”,我對這句名言真正地體會到了。我猛然想起了一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在別人眼里,華羅庚只是一位成功的數學家,而在我的眼中,他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還是一位尊敬老師的好學生!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成名了,還不忘師恩,他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說過:“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師栽培。1949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馬上就趕回故鄉江蘇金壇縣,看望發現他數學才能的第一個“伯樂”,王維克老師。
他在金壇作數學報告時,特地把王老師請上主席臺就座,進會場時讓老師走在前面,就座時只肯坐在老師的下首,這是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啊!鮮花感謝雨露,因為雨露滋潤了鮮花的成長;高山感謝大地,因為大地使它高聳;雄鷹感謝天空,因為天空讓它自在的翱翔;而我感謝老師因為老師教予我知識,讓我在成長的腳步中銘記一生!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只有好好學習,才對得起老師的付出!師恩,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