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美德是什么?文明是一種品質;美德是一種美好高尚的品德。文明能改變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美德能讓我們看到美好的品質。自古以來就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之稱的中國一直都在發揚這種文明美德。無論是在學校,社區,汽車上,公共場所里……都張貼著“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爭做文明公民、學生”的文明標語。盡管我們宣傳的這么熱火朝天,但實際上我們說的和做的完全是兩回事,都是在紙上談兵。
在學校里我們學了很多文明禮儀,不僅老師在口頭上教,書本上也在教。有時,我就納悶了,既然到處都在教文明禮儀,那為什么還會有罵人、打架等不文明的行為呢?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后來,我終于明白了: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則會影響自身形象,大則會影響國家聲譽。例如: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打架鬧事、亂扔果皮紙屑、隨地吐痰……都是不文明的體現。美德是一片關愛的心,例如:幫助殘疾人過馬路、給老人小孩讓座、給災區捐款……都是愛心,都是美德,都是美好心靈的體現、道德精神的象征!
小時候,父母教育我們要“講文明,懂禮貌,見到人要主動問好,要尊老愛幼”可我們那時卻不是這么做,見到人視而不見,不問好,即使是認識的人也是一樣。在尊老愛幼我更是有過親身體會,那是在一個炎熱的夏天……
那天,我要到圖書館去買書,由于很遠,所以必須坐車。我來到車站,滿心歡喜地等待著汽車的到來,過了不一會兒,車子來了,我原本以為會很空,有位置坐,結果卻出乎了我的意料,車里已經擠得水泄不通,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擠上去了。過了一會兒,人下了很多我也如愿以償的坐到了位置,就在我剛坐下去時,上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當時車里還在放:“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主動給老、弱、病、殘、孕讓座……”雖然我看見了,但是不想讓座,心想:我站了這么久,現在好不容易坐著位置了,不要讓。于是,我就把頭轉過去看窗外,假裝沒看見。這時,后面的一位老奶奶說了一句:“你這個小朋友怎么這么不尊老愛幼啊,看見老爺爺拉都拉不穩,怎么不讓他坐呢?”聽了這話,我很想反駁,去又沒說出口,只有匆匆起身,灰頭土臉的下車了。
現在,再回想起這件事,我也覺得很羞愧。自從那次之后,我變了許多,尊老愛幼的精神時刻不忘,還經常幫助一些老人過馬路等!
說起文明美德,我們可能多會滔滔不絕地談論一番,試問一句:“我們真正做到了嗎?真正感受到了嗎?真正明白了嗎?”所以,我們要發揚中國五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做一個真正懂得文明,真正擁有一顆美好心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