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擁有——讀《乞丐囝仔》有感“沒有痛苦,人類只有卑微的幸福。”這是我看完《乞丐囝仔》后能給自己的唯一安慰。
賴東進出生在一個乞丐家庭,父親是盲人,母親是智障,他是這個不幸家庭的長子,有一個姐姐,十個弟妹有的也是智障。十歲之前全家居無定所,四處流浪,乞討為生,夜宿墳墓,十歲之后白天上學,晚上牽著父親走十多里路到市區行乞。昏暗的路燈下,各類的目光中,是一個對知識如饑似渴的孩子!他的付出并沒有白費,小學畢業時已有八十多張各類獎狀。幾次想放棄的他,最終還是堅強地挑起了最沉重的擔子,憑著頑強與毅力,發奮苦讀,努力工作,終能娶妻生子,安頓全家。后來,他成為臺灣一家公司的廠長,被評為臺灣十大青年。
這一切,都是多么不可思議!初讀,只是為他的身世慨嘆,為他的經歷傷感,對自己安逸環境的不安,對自己不堪一擊的不滿。重讀后,竟發現這個人的執著,需要他對生活多么真誠的熱愛,對親人多么由衷的感激,對生命多么尊重,對擁有多么感恩啊!
“我不斷地告誡自己:吃不好沒關系!日子總要過下去的。吃臭酸剩飯的日子我都過來了,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如今,每一個家庭都有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這樣安穩的生活,卻仍有不少人在抱怨:沒有名牌服飾,剛夠小康生活……對比阿進,對比過去,我們這一代,理應感謝這個時代給我們的禮物:溫飽,文明。我們,該滿足了。
這樣不幸的人,這樣欣喜這自己的幸運:“想想我的父母雖然是重度殘障,但畢竟都還在自己的身邊,比起他們失去親人的痛苦,我實在是幸福多了。我告訴自己:孝順父母就要及時,更要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有些東西,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小小的阿進竟這么早就明了了。他是幸運的,他擁有與父母血濃于水的親情,擁有對父母無怨無悔的付出。烏鴉反哺,羔羊跪乳。雙親健在的我們,是不是也該在父母疲憊時為他們捶捶肩,在自己失意時主動與他們交流,少一分不屑與刻薄,少一分冷淡與孤傲呢?
“端午節過后的中秋節,我再度收到了一大包月餅。是老師的溫暖,也是同學們的愛心。”“好心的主人捧了一大碗的飯菜給我。我看著那碗飯菜,眼眶一熱,連忙跪下來磕頭,嘴里不斷地說著吉祥話。”他,懂得感恩別人的幫助。人與人之間看不見的等級,永遠不可能絕對的相等。只有當人們離開了疲憊的軀殼,以一顆赤誠之心溫暖別人冰冷的意志,竭盡所能撫平別人的傷痛,我們最本真的善良才顯得那么澄澈,晶亮。繼汶川、玉樹地震后的舟曲泥石流,同樣牽動著海峽兩岸、華人華僑們的心。他們慷慨地捐款捐物,而災區人民們無聲的感激只能化作盈盈的淚眼,內心堅定著:我們會堅強!一定會重建家園!謝謝你們。百里之外趕來送菜送飯的藏族大媽心疼那些素不相識的搶險官兵。別人的兒女也是兒女,救人者的艱辛也是艱辛,山里人講一個以心換心。這才是幫助,這才是感恩,當我們的空氣都被這般溫馨浸染時,我們心中便能時時刻刻譜著愛的小曲兒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我要一家一家去敲門,罵我羞辱我我都不怕,這家沒有再換一家,這村沒有再換一村,我一定要帶著白飯回來,所有想要打倒我的都只會讓我更加堅強!老天爺!你要看著!”受盡勞累與冷眼的阿進,一度想放棄,然而他的理智告訴他:永不向命運低頭!我們做到了嗎?當功課考得不盡人意,當失業的困擾襲上心頭,當一個個親人漸行漸遠……我們無奈,然而我們是否捫心自問了呢:我學到了什么,我還能做得更好嗎?所以,不要輕易放棄你自己,不要在錯過了百花齊放的春天后又荒蕪了冬天。感恩磨難,它們讓你成長。
在這個世界誕生,就是幸運的。因此,請感恩你擁有的一切,感恩父母,感恩伸出援助之手的陌路人,感恩磨難……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我們還年輕,我們還能在這人情冷暖間漸漸被真正的純美迷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