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天氣晴朗,我們八個同學去參觀村里畢慶業和王開福兩人合辦的養豬場。養豬場由南到北并列三排豬圈,每排4間豬舍。主人告訴我們,進入豬場不要大聲喧嘩,以免豬受到驚嚇,我們先來到南邊的一排,里面都是小豬。每頭平均體重25公斤。每間里小豬的數目不同,最少的3頭,最多的8頭。豬舍的設施科學,在每間豬舍靠近柵欄的地方,設有水池,一端是乳頭飲水器。一頭正含著乳頭吸水的白豬停下了吸水直盯著我們,害羞似地跑到同伴那兒去了。其他小豬也都停下嘻鬧,嘴里哼哼直叫,好像懼怕我們。
我們笑著隨主人來到第二排,里面是中等豬,每頭大約有50多公斤!有一頭豬在里邊走來走去,尾巴不停地搖動著。看見我們就伸出嘴巴,不住地嗅著。主人告訴我們:“這么大的豬叫克郎豬,正是食量最大的時候,每天需要多喂它們幾次。瞧!它們還不知飽呢!”我們趕快來到第三排。每間只有一頭大豬,有一頭躺在地上,近兩米長,半米多高,足有幾百斤重,趴在那里懶得動。
其中有頭大豬的耳朵上有兩個紐扣大的小孔,我們齊聲問主人是怎么回事,主人笑呵呵地說:“這是特種豬,叫約可夏,那是做上的記號,是用來做種豬的。”參觀完后,我們來到主人的臥室,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一個男同學說:“養豬真有趣,我看咱就下學養豬吧!”有人接著說:“養豬可得勤快呀,你不見豬舍打掃得很干凈嗎?”主人說:“是呀,這里每天都要打掃,要保持干燥,還要科學喂養,定期消毒,詞料也要根據豬的大小配制,學間還不淺呢!”我想養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看來學不好知識,干什么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