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號召我們在科技月中每人親手做一個科學小實驗。學習了《喇叭花》一課,小松那仔細觀察的態(tài)度啟發(fā)了我,一個有意義的實驗題目想出來了:觀察玉米豆在什么條件下才能發(fā)芽。于是,我開始準備做實驗用的東西:一根兩寸長的小木棍,三粒玉米豆,一個透明的玻璃瓶,一杯水。
實驗開始了,我把三粒玉米豆分別拴在小木棍的上、中、下三個地方,然后放進玻璃瓶里。當往瓶里倒水時,我精神集中地盯著水位的變化,水慢慢地上升,升到中間那粒的半腰時,我就不再倒水了,將瓶子放在向陽的窗臺上。從10月7日三顆玉米豆放入水中起,我天天觀察著它們的變化……10月10日,水在半腰的那顆玉米豆發(fā)芽了,一夜不見,從它的肚子里鉆出了一個白嫩的小芽。那兩粒玉米豆沒有變化10月12日,那顆發(fā)芽的玉米豆長得真快:芽已經(jīng)三厘米長了,白中透綠的小莖上頂著兩片嫩綠的小葉。另外兩粒豆仍舊睡在玻璃瓶里。
10月15日,出芽的玉米豆下面又伸出了兩條細小的根,向水下伸展著,仿佛貪婪地吮吸著甘甜的清水。露在水上的玉米豆好像瘦了,泡在水里的那顆卻胖了些??伤鼈儌z都沒有想發(fā)芽的意思。為什么中間一粒發(fā)芽呢?看著玻璃瓶,比比三粒種子的位置,噢1我明白了1在溫度合適的情況下,中間一粒玉米豆既能吸收水又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所以發(fā)了芽。而那兩顆豆。一個只能吸到水,一個只能呼吸到空氣,缺少一個條件,因此不能發(fā)芽。這個實驗使我懂得了,植物生長離不開空氣和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