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便知道濫竽充數,幾乎大家也都知道那個濫竽充數的故事。它常常告誡世人不學無術,蒙騙得了一時,蒙騙不了一世。要有真本事,才能經受考驗。
今日再讀,我竟覺得南郭先生固然可笑,而故事更令人深省之處卻在于: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用人不察,又不懂裝懂,給了南郭先生充數之機;齊閔王則不同,看樣子他是懂點吹竽的,一個一個地聽或欣賞,南郭先生這次怎么也混不下去了,便有了“濫竽充數”這個故事。
南郭先生——一個投機取巧的“寄生蟲”,他要生存下來,除了滋生的土壤之外,還需要一把“天然保護傘”,而這“天然保護傘”當然就是以齊宣王為首的那三百來人組成的吹竽隊伍。樂隊成員明知南郭先生沒有真才實學,只是“濫竽充數”卻不檢舉他,這便為南郭先生的生存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空間。
南郭先生何以能瞞天過海,還得到賞賜呢?其根源就在于那個齊宣王良莠不分?!奥斆鞯摹蹦瞎壬抢谬R宣王這一軟肋出盡了風頭,也正因為齊宣王愛好門面功夫才給南郭先生提供了有機可乘的便利。
但南郭先生還是走了,齊泯王登基后,他也喜歡聽竽,不過他更喜歡聽單人獨奏,使得南郭先生失去了“天然的保護傘”,自知無法行騙只得逃之夭夭,以致落了個讓天下人恥笑的下場。
由此聯想到當今社會,官場腐敗的現象屢見不鮮。我們從報紙上或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消息:重慶市的“黑傘”文強“落馬”,牽扯出一張腐敗的關系網,導致上百個“南郭先生”或鋃鐺入獄,或作鳥獸散。如果“齊宣王”還在,殊不知,明天或許又有無數個“南郭先生”在“武強”的羽翼下化蛹成蛆……難怪有人感嘆:“不是蠅蛆除不盡,只怪土壤不干凈”!
人要學會正視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要積攢自身的能力、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