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假如只有三天光明》有感父母、教師常常教育我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通過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寫的假如只有三天光陰,我才徹底懂得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使我把作者對人生的感慨和對光明的渴望,淋漓盡致地展現在眼前,使我們深受感動,從中受益匪淺。
文中寫道:要是人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該有多好啊;那就更能顯示出生命的價值。回顧我們的生活、學習…又何嘗不是如此。
時間是無限的,猶如長江水般永遠奔騰洶涌,源源不斷。然而,每個人所能利用,享受的時間卻是有限的,是最寶貴的。嚴文井的童話《浮云》告訴我們,生活要過有意義,雷鋒的名言“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教育我們利用時間多做一些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會的事。文中有一句話,使我心潮澎湃,激動不已,那就是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一件東西一旦失去,才會眷戀它,細細咀嚼一番覺得這句話的道理,當時我們貪玩,而沒有認真學習,成績不怎么好。篇末,作者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假如我們只有三天復習的時間,你將如何使用你的眼睛,三天只有三天,我必須把他們安排得井井有條,充分利用。
做到有重點,有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