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一篇故事:巴爾扎克寫的長篇小說《最后一個舒昂黨人》出版了,這是一篇很有爭議性的文章,有人認為這是本世紀最偉大的文章,也有人認為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于是,有人寫了一封信大罵巴爾扎克。巴爾扎克當即給他回了信,但是內容有些奇怪:其實仔細想起來,您的認識非常有價值!我很高興知道您對這本書有別的看法。今后如果您來巴黎,歡迎駕臨,相信我們會有更好的交流!最后,這兩人成了好朋友。
這就是水的智慧。所以我愿做水。看到這兒,你或許有些奇怪,什么是水的智慧?
水的智慧就在于敞開心扉來容納別人。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塊巨大的石頭,把它扔進水中,水就不會一味的抗拒它,而是深深的把它擁在懷里,就像失散多年的好友在街上偶遇時那樣,彼此那么熟悉。可是如果把這塊石頭扔到硬邦邦的水泥路上,硬碰硬,最終一定是兩敗俱傷。
所以,我愿做水,像水一樣用真摯的情感融化別人堅石一般的心,寬容的接納別人,真誠的傾聽他或她的心聲。
就像水一樣,充滿智慧。
可,水最大的優勢不僅僅是接納,還有等待時機。
水不會逆流而上。在這個大時代,大潮流的驅使下,很多人總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反抗。而水總是默不作聲。但這并不代表他在追隨別人的腳步,只是他明白,他還沒有力氣去抵抗。她在潮流中慢慢的。緩緩地讓自己的力量潛滋暗長,他把小流匯成大流,慢慢的變成溪、湖、河、海,成為最終的王者。
這和現在大學生找工作有些雷同。他們在一份份簡歷中迷失了方向,總覺得,這個工資低了,那個待遇差了。當然也有聰明人,他們會先去找一份簡單的工作,積累經驗,在有了穩定工作的前提下,再慢慢向更大的公司求職,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所以我愿做水,像水一樣,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慢慢積累經驗,走向成功。也愿意在大潮流中等待時機,等待成功。就像水一樣,充滿智慧。
水是有智慧的非生物,我不是水,可是我愿做水。因為水的寬容,水的接納,水的等待,水的積累,往往是成功之路上必不可少的品質。
愿做水,充滿智慧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