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么要學會感恩,那就是讓你懂得你的生命不是你一人所有,世界上任何一樣東西也不單屬于你個人,請珍惜你個人生命的同時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珍惜他們為你的努力和付出——題記自從我們聽慣了孔融讓梨的故事的時候,我們便習慣于將“感恩”定義為“對父母、長輩的感謝之情”,殊不知,這一簡單的定義令忙于奔波的我們失去很多很多,若想挽回,且聽我細細道來。
據說有一次羅斯福家里失盜,被偷去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后,忙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在回信中寫道:“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好,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盜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在座的你,如果你是當時的羅斯福,恐怕是不會理會朋友的安慰,為追查而無法冷靜甚至都不會拆開朋友的來信,或許對當時的你來說,立即拿回財物、將小偷繩之以法才是當務之急。我不反對這想法有什么過錯。但是也該想想,是否有必要以這些財物作為不理其他事務的理由?
若是,則會令你失去更多:過度焦慮而精神不堪重負、許多事務被耽誤而虧損、久了又有些人開始以耽誤事務為由找總統的麻煩……生活中許多損失如同多米諾骨牌般接踵而至,而這減小風險又花繁求簡的根源,恰巧來源于“感恩”所帶來的釋然。生活中值得我們去感恩的有很多,只是目前疲于忙碌的我們難以用清晰的視角去認知值得我們感恩的事物,于是,太多人不知道珍惜自己的所有,那被紅塵所污染的雙眼執意于無限的爭奪之中,卻唯一得不到容內心消遣之處,結果應和一位哲人所說的話——“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
由此可見,“感恩”的曲解帶來的損失是何其多啊。“小到我們身邊的陌生人,大到無數個社會群體,他們都曾有形或無形地幫助過我們……”這句老掉牙的訓誡盡管我們熟知,但始終無法貫徹到我們的生活中。因此與其是我們曲解了“感恩”,倒不如說是毫無從實際出發的“感恩精神”引導了我們對感恩的曲解。
對自然的感恩,就是從我們節約用水、不亂丟垃圾開始;對社會的感恩,就是從我們樂于助人、善待他人開始;對自己的感恩,就是從我們懂得珍惜、多給內心休息機會開始……請用“感恩”的眼光看生活吧,你將會得到更多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