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躊躇,風微拂,感悟海納百川;柳輕嘆,鶯語喚,已悟有容乃大。
寬容是首詩,連接起散落的字;寬容是首詩,連通被隔閡的心靈;寬容是首詩,你我共同在頌吟……
寬容是首詩,這一首首詩,古韻猶存。
清朝時期,宰相張廷玉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的人。兩家毗鄰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于是,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想要張宰相出面干預此事。這位張在想到底是見識不凡,看完了來信,立即勸導了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墻,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老夫人見書明理,立即把墻主動退后了三尺。葉家的人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墻讓后了三尺。就這樣,張掖兩家的院墻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便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宰相肚里能撐船,張宰相灑脫大氣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里……
寬容是首詩,這一首首詩,每代人都在歌頌。
有一次,理發師給周總理刮胡須。周總理卻突然咳嗽了一下,臉被刮傷了。理發師十分緊張,頓時不知所措。然而,理發師始料不及的是周總理并沒有責怪他,而是和藹地說:“這點小傷,沒事!是我自己要咳嗽了沒有事先跟你說。”也許這就是周總理受世人敬仰的原因吧!既然周總理都懷有一顆寬容之心,更何況我們這些做公民的呢?我們又怎能和別人斤斤計較呢?
我們應該學著去學會,學會寬容,學會釋然。讓沉重在寬容中釋放;讓心靈在寬容中凈化;讓生命在寬容中升華。常言道:“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遼闊的天空容忍了雷電風暴一時的肆虐,才有風和日麗,繽紛的世界容留了清新綠葉一時的傲氣,才有春意盎然。——是寬容造就了他們。如果天空不寬容,何來它的氤氳之美?如果大海不寬容,何來它的深邃之美?如果森林不寬容,何來它的原始之美?——是寬容成就了他們。泰山不辭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是寬容締造了他們。
寬容既不是懦弱,也不是阿諛奉承,不是口是心非,更不是虛情假意……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這才是真正的寬容。
寬容是首詩,是一首輕吟淺唱的小詩,字里行間中流露出的是心的感悟,感悟出的是流露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