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超市去買日用品,發現一個售貨員亦步亦趨地跟在后面,覺得渾身不自在,就委婉地告訴她:我這里不需要服務,你可以先去忙別的。她笑了笑,也不答腔,還是不遠不近地跟著我,好象她一走開,我就會往口袋里塞東西似的。我全然沒有了慢慢欣賞的興致,匆匆拿了幾件必買的東西就出來了。
這讓我想起了前幾日在報上看到的一則短文,說的是一位在德國打工的華人在異國兩度遭遇“信任”的事。一次是一個平時幾乎與她沒有任何交往的鄰居要到法國旅游大約一個月,懇請她幫忙照看熱帶魚。鄰居太太很熱情地把他領到家里,讓他大致了解一下家里的情況,并隨手將鑰匙交給他。鄰居家的陳設非常講究,他只要隨便拿走一樣,都可以抵上一兩年的房租。但是那位太太好象一點也不擔心他這個“外來人口”會席卷她家的東西溜之大吉。第二次是在一家沒有任何防盜設施的小超市買東西,不知不覺就到了超市關門的時間,這時候老板走過去提醒他到打烊的時間了,他正準備走人,老板卻說:“先生,我不是這個意思,您完全可以繼續挑選商品。不過我要回家了,自動收款機就在超市的出口處。另外,勞駕您走的時候幫我隨手把大門關上。祝您晚安。”這樣的禮遇在中國恐怕很難遇到。
中國的大多數超市都是防“上帝”象防賊似的。中國人對外來務工人員的戒備也已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小區里要是少了什么東西,第一個被懷疑的一定是外來戶,平日里見了他們也是避之唯恐不及,更別說將自家鑰匙交給他們保管。如果有人這么做,免不了還讓人當面背后地罵sb。中國,被稱為文明禮儀之邦,已經失去了它本身的內涵。社會進步的同時文明卻在不斷地倒退。雖然外來人員為城市的基礎建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他們的地位始終沒有被認可,那些喊得很響的口號最終只停留在嘴上。幾千年的文明古國,如今國民的素養已經變成這樣,而外國借鑒中國的文化,卻像我們的祖先一樣懂得把握自己和尊重對方。什么時候,我們才能擁有古人豁達的襟懷、坦蕩的心胸,不再讓外國人笑話我們鼠目寸光?信任有時候是一種壓力,它拷問著你的良心,也許法律與制度無法約束的東西,它卻可以輕易地降服你。
我渴望,渴望有一天,可以夜不閉戶;渴望有一天,可以將車子借給任何一個人開而不必擔心他不還;渴望有一天可以將幾十萬元借給他人不寫借條而不用擔心他賴帳。我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