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惠水,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都感到親切可愛。但我特別喜愛的還是城北廓那條有氣勢的、凝聚著軍民血汗和智慧的檬江渡槽。
檬江渡槽離我家不遠。遠看,它就像一條巨龍橫臥在豢江河上。聽媽媽說,涂江渡槽是1951年5月12日開工,次年的5月1日通水的。
是解放惠水的解放軍和民工在新中國第一任縣長魏向遠的帶領下,花了近一年的時間修筑而成的。槽長163米,高16米。槽身有5個孔,一整個渡槽宛如一座大橋,可它不是用來方便行人的大橋,而是一道用來引水的石拱渡槽。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人們也把它叫做橋。我也常??吹矫式瓋砂兜霓r民、學生、生意人每日在這座“大橋”上往來。槽幫連槽只有3米寬,槽幫兩邊各容一人單獨行走,如果兩人迎面相讓就得加倍小心,墜落下去就沒命了。
巷個高大堅固的橋墩猶如巨人的大腿穩穩地扎在河中央,支撐著槽幫、渡槽。
它也是用長條巨石砌成。正看,槽身上有5個像城門一樣的拱形橋洞。槽下,垂柳依依,水波粼粼。
襯著高大堅固的渡槽,在薄霧的清晨來觀看,真像巨龍在天空中騰云駕霧。剛解放,家鄉窮,沒有起重機。用這樣大的巨石架成這樣大的渡槽,全憑軍民的雙手和雙肩,真不簡單啊。
漾江渡槽沒長江大僑那樣壯觀美麗,可它十分堅固,妃解放軍、家鄉人民用雙手“從地七架起的一條空中之路”。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們想從這條“空中之路”上走到對面去。我剛走上槽幫,往下多看幾眼,立刻感到頭暈目眩。我又往槽中一看,看到槽中來自山谷的泉水淚泊而流,匆忙而去,正用它清澈的“乳汁”去滋潤這12,000畝良田時,仿佛看見地里的蔬菜、田里的禾苗正咕嘟咕嘟地喝著水,使勁向上長……我一咬牙,便跟上小伙伴們走過去。
后來,老師看了我寫的《過撇江渡1"i》的日記,問我:“高雄,人們都有理想,走過這座‘大橋’以后,對你有什么啟發呢?”我猛然醒悟:要實現我們的理想,不正是像過渡槽那樣,要經過一番拼搏和對未來充滿信心嗎?檬江渡槽,是家鄉軍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檬江渡槽,把源源不斷的流水引渡,養育著二區一鎮的人民;檬江渡槽,給予我努力向上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