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樣的步伐,一種另類的文化悄然走來。那是“快餐文化”,或者說文化快餐。快餐,大家都吃過的,“肯德基”“麥當勞”早已出現在中國大街小巷。其實飲食,何嘗不是一種文化?中國飲食,慢工細活,濃重又博大精深,而快餐呢,卻以其簡潔快捷方便實用越來越取悅于現代人。究其原因,那是一種對時間的危機感在發生效應,在現代人的眼里,時間是比財富更重要的東西。
除了飲食,偌大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許多層面都面臨著文化快餐的沖擊而面臨兩難的處境。《紅按夢》《翻鐵走忽樣練成的》電視劇代表了原著;大部頭的中外名著、縮寫本就在身邊;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現在的譯文;學習古詩詞,熟讀“名句”,說,可顯文雅,寫,可彰文采;要了解中國古代建筑,再無需東奔西走,網上便可查詢……
魯迅先生說過拿來主義。文化快餐是改革開放以后進人中國的,是“拿來”的成果。但人們可曾注意,魯迅先生拿來主義的背后還有一個主義—繼承主義。中國能夠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為何不能再創出一個有中國特色的中國現代新文化來?文化快餐,廣納豐富的信息,修身養性,升華你我的人生。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中西合璧,現代與傳統相結合,拓出一塊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