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火焰在銀幕上熊熊地燃燒,點燃了我的心,也燒紅了我的臉。我激動,我歉疚……看完電影《青春萬歲》,感情的波濤久久不能平息。鄭波、楊薔云……五十年代青年的優秀代表一個個地向我們走來,又一個個地向前走去、同時,她們又在向我們召喚,召喚我們一起前進。當你看著她們津津有味地吃著窩頭,你是否想到被扔棄在食堂洽水桶里的半個白饅頭、學校操場上的幾塊剩油餅?當你看到她們那帶補丁的襯衣,你是否會聯想起父母為你準備好的一套套新衣服?三十年過去了,我們八十年代的青年人在物質生活上都比當年的她們富有,然而我們中間的一些人卻缺少她們那種火一樣的激情。
你看,國營商店開業了,她們的零花錢寥寥無幾,但仍央助興,哪怕只買一塊水果糖呢,她們也感到莫大的榮幸。因為這是國營商店的食品。新年來臨,“圣誕老人”送來了志愿軍用敵人的降落傘制成的錦旗,送來了鞍鋼的無縫鋼管。
她們歡呼、跳躍,因為這些禮品象征著志愿軍的勝利,象征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始。一塊糖、一面錦旗、一根鋼管與她們的學習、生活并無直接的關系,而她們為何如此自豪呢?因為她們有遠大的理想、愛國的激情,她們以國家的建設為己任,她們真正懂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八個字的含義。我似乎看到,鄭波正在用憂慮的眼光看著你、看著我。這個年青的共產黨員,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毫無畏懼,在勝利后的學習困難面前絕不退縮,總是那樣堅定、那樣沉著。
而現在為什么憂慮呢?她是在擔心,擔心我們這一代青年是否能擔起建國的重任。我猛然想起了媽媽。
三十年前,她也是一個團支部書記,曾經用自己省吃儉用攢下的錢為同學治病;跟后進青年促膝談心,幫助她們正確認識人生的目的。三十年后的今天,她仍在兢兢業業地工作,甘愿為我們后人做鋪路石子。我又想起了我的老師。此刻,也許他正手捧當年獲得的優良獎章,回憶著往事。
那時,在他畢業分配表的志愿欄里,只有簡單的十二個字:“服從組織分配,服從祖國需要。”他來到這偏僻的地方,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祖國的花朵。當前,正是這些五十年代的知識青年—現在的中年知識分子,正在新長征的途中奮力拼搏。雖然,他們中的一些人有過坎坷的經歷,但是他們沒有計較個人的得失,愛國之心始終不減當年。
然而,他們有時也有憂慮,為我們這一代人中存在一些令人痛心的現象而憂慮。在許多方面,我不如五十年代的青年。
比如:楊薔云潑辣的工作作風、火熱的工作熱情是我無法相比的。扣心自問,一年來,我為班集體做了些什么呢?面對擺在我們這一代青年面前的歷史重任,我該作出怎樣的回答呢?請父輩們不要再為后人擔心,你們的后人將是一代大有作為的青年。張海迪就是我們八十年代青年的典型。我們將是有知識、有理想、有工作能力的一代新人。
我多么希望能夠躍過時代的溝壑,挽起你們的臂膀,高聲地說:“我們是同志,有著共同的理想和赤誠的愛國熱情。祖國將在我們兩代人的推動下飛速前進。”再過三十年,你們將是兩鬢如霜。代替你們挑大梁的將是我們這批八十年代的青年。
到那時,四化的大業在我們手中實現,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祖國巍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到那時,我們將高呼著:“青春萬歲,大業永存”的口號向新的目標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