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是我的家鄉,它歷史悠久,有眾多的名勝古跡,風景優美。特別是那廟里廟—府廟,橋下橋—潮音橋,塔里塔—飛英塔,可稱得上湖州“三絕”。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要數飛英塔了。我的大姨媽就住在飛英塔下的飛英新村。我小的時候,常到大姨媽家去玩,站在陽臺上,塔身就矗立在眼前。我記得自己剛會數數的時候,就倚在陽臺欄桿上,小手指著:“一層、二層、三層……”這樣地數著。那時候,飛英塔正在修建,不能隨便進去玩耍,但塔身的雄偉和古樸卻在我的心靈里留下幾分好奇和神秘。
有一次,我偶爾問媽媽:“飛英塔是怎么來的呀?”媽媽笑笑,便給我講起了一個讓人不可相信的傳說:媽媽曾在郊區下昂鎮附近的一個小村插過隊,那小村叫塔抒灣。當地農民說,古時,這兒有一座塔,由于年年鬧水災,也常常淹了塔,塔神坐立不安,也呆不下去了。一次,塔身晃晃悠悠地騰了起來,離開了這個多災多難的地方,飛落在湖州城內的塔下街,取名“飛英塔”,而塔場灣只剩下了一個塔墩子。塔經受不住災難逃走了,而當地的農民卻挺了過來,人是最偉大的。
我半信半疑,半懂不懂地點點頭,朦朦朧朧的。在我的幻覺里,對這神秘的塔又增添了幾分鄙視。一年又一年,一我漸漸地懂事了,修復后的飛英塔也英姿勃勃、光彩照人。一個晴朗的星期天,媽媽帶著我來到了飛英塔,我好像尋寶探秘似的走迸了塔里,我第一次看見了“塔里塔”。塔里面黑乎乎的,借著一些亮光,我看見了中I}1石塔上刻著許多佛像,塔墩上雕琢著一圈獅像,構圖華麗、刻工精細、線條流暢、形象逼真,是一件體積龐大的石雕藝術瑰寶。
那些獅像有的靜靜地臥著,仿佛在傾聽著什么,有的后腿騰起,前腿撲向前方,好像是抓住了什么,有的四腳朝天,似在玩耍。這些石雕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獅像圖”上面還雕刻著鰲鶴、荷葉、蓮花、蓮蓬,還有并蒂蓮呢:我再抬頭向上望去,石塔并不高大,五層,大約1s米左右。據說這石塔上雕有1048尊坐佛像,這可以說是古塔建筑史上的奇觀。飛英塔象征著湖州的古代文化,也象征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我跟著媽媽扶梯而上,一層、二層、三層·一到了塔頂,憑高遠眺,整個湖州城一下子全映入了我的眼簾,湖州城依山傍水,許多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與古老的飛英塔遙遙相對。我不禁感嘆:“湖州真美!”是的,湖州真美,難怪清代詩人李煊有“杭州不住住湖州”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