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華夏兮五千余年,浩浩然似江海,華夏民族,磨難不斷,古有南蠻北狄,西戎東夷,近有八國聯軍,西洋列強,所受之苦何曾間斷?可不論辣與苦,酸與甜,又怎能磨滅了我們的國家之夢,民族之夢?
富國強兵,這個詞是中國夢永恒的主題,這個夢,是一個民族屹立永恒的靈魂和國家發展的一個不竭的動力。
讓我們來到兩三千年前的東周。列國紛爭,華夏大地四分五裂,從西周初分的小國三百六十余個,到春秋時期的數十個,再到戰國時期的十余個,國家對于富國強兵夢想的追求,無論時局如何變換,朝代如何更替,都不會改變,此理千古不易。
然而關于富國與強兵的關系,若用辯證來看,依照我的拙見,大可總結為以下兩句話:國富則兵有所養,兵強則國有所依。其實說白了,就是軍隊強大了可以保護國家發展經濟,國家經濟實力雄厚又可以來訓練強大的軍隊,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中國人為了這個夢,自古以來,就不懈奮斗,第一次圓夢,是在秦朝,秦始皇嬴政一統全國,可秦二世胡亥上臺之后,就因為各種苛捐雜稅,致使爆發元末農民大起義,國家土崩瓦解。這里需要說明,所謂國富,并不是說統治階級的富有,而是百姓的富有。秦二世胡亥不懂,所以才將江山社稷白白葬送于一旦。
到了漢初,中國人再一次圓夢,文景之治,武帝盛世,無不是兵強馬壯,人民安居樂業,遠征匈奴,封狼居胥,這是多么卓越的戰功,多么偉大的盛世。
可自從王莽篡漢,只經歷了短短的光武中興。從后期的宦官,外戚,發展到邊將和重臣。直到三國兩晉,國富兵強的夢想似乎還十分遙遠,雖然北魏也曾有過繁榮,卻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
最完美的圓夢,是在盛唐,在封建時代,那繁盛真個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人口劇增,物價實惠。軍事上有李靖這樣的大將,政治上有房玄齡魏征這樣的賢臣,真可謂是內外兼得,所以鼎盛一時。
可在大唐最鼎盛的時期,一個叫安祿山的大胖子將這一切無情的打碎了,雖然有郭子儀這樣的猛將力挽狂瀾,可興盛不復從前。
五代十國后的宋朝,使中國夢有一次看到希望。文武兼備的趙匡胤一手創立了一個盛世,再次舊夢重圓。可他為了防止像他樣黃袍加身,所以限制武將的兵權,導致重文輕武。所以軍事實力遠不如唐朝,飽受積弱之苦。在此后三百年里,成為阻礙宋朝發展的一塊絆腳石。
而之后元朝的土崩瓦解,就是在于國不富這一條,疆域不斷擴大,可在森嚴的人種等級制度下生活的百姓,尤其是占了絕大多數的最低級人種南人是高興不起來的,在這種壓迫下,他們吃不飽,穿不暖,根本不被當人看。據記載,一個蒙古人殺掉一個南人,只需賠償一頭驢。而且,元朝的賦稅是很具“創意”的,比如:平時要交人頭稅,打工干活要交常例錢,逢年過節要交過節錢,甚至于在家賦閑,還要交一種莫名其妙的散花錢。而這些錢,則很快就被貴族所揮霍。在這種壓迫下,很快民變四起,是這個超級大國很快便四分五裂。
時光飛逝,來到大明王朝,成祖朱棣再一次將這個夢圓上,七下西洋,史無前例。況成祖本人就是一員猛將,組建三大營,手下還有姚廣孝這樣的能臣輔佐,解縉這樣的才子修成《永樂大典》。在他之后又有仁宣盛世出現,再一次將鼎盛局面推向頂峰。
但自從英宗祁鎮土木堡之變被俘,朝廷重臣和精銳部隊幾乎全部拋尸異鄉,國家再次陷入了危機。雖有于謙這樣的英雄拼死保住了半壁江山,可之后的國家實力遠不如當初。國富兵強之夢仍然未能重圓。
萬歷年間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國家再一次富強起來,中國夢再一次重圓,可隨著張居正的去世,盛世局面很快的就又一次消失。
大清康乾盛世,再次重圓中國夢,皇帝文武雙全,天下太平,萬國來朝一片盛世景象。可以天朝上邦自居的高傲,使中國根本架不住剛剛經歷過工業革命的西方列強的洋槍火炮,道光年間鴉片戰爭,落一個割地賠款,國恥百年。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這本是一個重新圓夢的好機會,可勝利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妄圖復辟,使中國在一次陷入混亂。
經過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大地傷痕累累,滿目瘡痍。當戰爭的硝煙尚未散去,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伴著開國大典上隆隆的禮炮,莊嚴的國歌,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新中國的誕生使歷史揭開新的篇章。原子彈爆炸,衛星發射成功,改革開放,是中國夢再一次完美重圓!
從古至今多少次圓夢與碎夢,華夏兒女,都為之不懈努力著,追求著,我不知道這個夢還會破碎或重圓多少次,但我知道,我們炎黃子孫只要還有三寸氣在,就一定會將這個夢永遠圓下去。